欢迎来到晶橙传媒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网络营销解决方案! 在线客服|

免费咨询电话

400-001-3106
新闻源发布案例(新闻资讯)-攻坚拔寨摘贫帽 扬帆逐梦闯新路 ——石棉县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“答卷”
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:2020-12-18 10:23:15

b92adecda3391202ea5c6f28af0f8b8.png


新村新貌

  


40岁的彝族同胞邱华兵童年生活是苦涩的,能吃到几角钱的水果糖就是最大的幸福。2017年,他家通过开民宿、销售土特产等提高收入,如今,年收入有30万元左右,“放在以前,这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。”越来越多像邱华兵一样的本地人更愿意留在乡村,更愿意把“根”扎在家乡。

  从吃不饱、穿不暖、住不好、没产业,到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,邱华兵一家生活的改变只是石棉县广大群众生活变迁的缩影。近年来,立足边远山区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独立工矿区等“多区叠加”的县情实际,石棉县委县政府精准施策,上下团结一心、奋力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新“答卷”。

  截至目前,石棉县已实现23个贫困村(村级建制调整后)全部退出、730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。


少数民族群众欢度佳节

  夯实基础

  找差距补短板  拉长产业链条

  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是雅安南大门,因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“七擒孟获”而得名。孟获村就在孟获城景区内,邱华兵就生活在这里。每到周末、节假日,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,因为这里有着人们向往的红石滩、月亮湖、高山草甸、烽火台,是世人追寻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  在以前,与美丽风景相伴的却是令人哀愁的贫困。平均海拔2500米,交通不便是长期困扰孟获村发展的问题,由于自然环境恶劣,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玉米、土豆等作物为生,经济来源单一,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,是石棉县脱贫攻坚中“难啃的硬骨头”。

  “生活不好,再美的风景也没心情看。”孟获村村干部沈永学说,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6000元,是当时全县26个省定贫困村(村级建制调整前)中最贫困的中高山村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84人。

  当时,村民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填饱肚子,改变还得从脱贫攻坚说起。紧紧依托孟获城景区开发,孟获村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抓手,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。

  通过投入资金建设孟获新村,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工作,把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培训作为工作重点,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。2015年全村2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,2016年实现村退出,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240元。

  “吃上旅游饭,当地村民共享发展成果,靠着旅游扶贫告别贫困,孟获村真正将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”沈永学说,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增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决心,加上产业作支柱,村民挺起了曾经被“贫困”压弯的脊梁,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
  窥见一斑。石棉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,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产业优先发展,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,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。聚焦贫困村水、电、路、网等发展短板,全力破解制约贫困村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,彻底消除用电盲区,有效改变出行难、饮水难等现状,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;根据“2+N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,在不断做强做优石棉黄果柑、枇杷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核桃、中药材、草科鸡、花椒等“N种”产业,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。目前,全县特色农业种植业面积达30万亩、产量超10万吨,产值约7.5亿元,形成了高山区核桃套种中药材、低山区种植枇杷、河谷地区种植黄果柑的立体农业产业格局。

  住安稳的民居、走通达的公路、有稳定的产业……石棉县广大脱贫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甜蜜。


黄果柑挂满枝头

村民管护枇杷

游客采摘鲜果

  创新形式

  树典型助脱贫  凸显示范引领

  时下,位于大渡河畔的石棉县,一幅静待丰收的画面悄然展开——承载着村民们增收致富之梦的猕猴桃、黄果柑、枇杷等特色农产品正在汲取阳光雨露,茁壮成长,只等丰收之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。

  “以前光靠线下销售,渠道单一不说,还卖不上好价钱,现在搭乘互联网的‘东风’,品牌响了、市场宽了、价格上涨了。”线上线下齐开花,尝到电商带来的好处,果农们纷纷竖起大拇指。

  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,石棉县创新探索“互联网+扶贫”示范,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产业”模式,让本地农特产品“飞出”大山变为热销商品。2015年,石棉县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按照“以打造地域公共品牌为重点、线上传播带动线下走量”的基本策略,不断提升地域品牌价值和知名度。同时,连续举行黄果柑节、枇杷节等活动,通过会节搭台,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产品价值。石棉黄果柑品牌价值由4.42亿元提高至9.09亿元。

  与此同时,看准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势头,石棉县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健康扶贫”信息化服务建设,建成四星级数字化医院,实现“互联网+健康”“互联网+医疗”服务,确保县内贫困户医疗信息互通,真正实现千里医患“一线牵”。

  “为了树立典范引领脱贫,我们除了在互联网上下功夫,还积极探索社会扶贫示范和贫困户、贫困村各类典型示范模式。”石棉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在此期间,石棉县积极动员全县46家规上工业企业参与帮扶,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。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,成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50元,石棉县于2015年6月成功申报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。目前,石棉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建设完成,带动成效十分显著,2019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.46亿元,增长45%。农副产品、乡村旅游产品等网络销售额超2亿元,增长51%;在贫困户中广泛开展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活动,培育产业发展、技术脱贫、住房改造、环境整治、就业脱贫、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示范户,通过典型示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脱贫致富主动性。抓好贫困村整村示范建设,在基础设施提升、村容村貌整治、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整体推进,创建省级“四好村”17个,市级“四好村”72个、“绿美新村”25个、“幸福美丽新村”82个,示范引领作用逐渐凸显。

  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正是有了这些示范,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,石棉县脱贫攻坚路才会越走越宽。

  党建引领

  打造红色“引擎”  提升战斗能力

  近日,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47家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中,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。这便是对其“党建引领找出路、抱团闯市场、助力产业扶贫”的肯定。

  “2009年,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成立,面临诸多发展问题,必须重新寻找新路径。在发展过程中,合作社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,坚持强基固本,着力强化组织领导。”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王志伟说,正是紧紧围绕党建引领,才能让老百姓更加信服,合作社也逐渐走出了一条“以村领社、以社兴村、以民育社、以社富民”的村、社、民共建共治共享之路。

  安顺场镇将24个“红色党小组”建在“绿色产业链”,通过组建18支黄果柑产业党员志愿服务队,更好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,推行党员干部在产业链上引领,优秀青年在产业链上成长,普通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,培育造就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骨干力量。

  以“红色力量”引领“绿色产业”发展,把党建引领作为“第一抓手”,石棉县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,全力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,提升驻村帮扶的质效。

  同时,探索建立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,在食用菌、中药材、黄果柑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9个。实施“十佳好书记”培养行动,回引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7名,全覆盖培训村“两委”干部,在农村致富带头人、退伍军人、大学生村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余人。

  此外,在贫困村设立“新乡贤工作站”,引导300余名退休干部、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回乡助力脱贫攻坚。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,推行群众需求、驻村任务、工作责任、帮扶措施和问题整改“五张清单”工作法,开展科技特派员和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巡回指导服务110余场次。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综合改革进度,成立3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。争取480万元中省财政资金,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

  “加强帮扶力量日常监督管理,落实派员单位跟踪管理和乡(镇)党委日常管理职责,确保驻村干部全脱产驻村。”石棉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坚定步伐

  巩固脱贫成效  共谋幸福未来

  如今,在石棉县的广袤土地上,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人还是那些人,地还是那片地,却因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而大不一样。

  圆满完成市委提出的“四年集中攻坚、两年巩固提升”目标,贫困户精神面貌、贫困村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该县被评为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”。同时,全县连续3年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列第一方阵,平安县建设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。

  石棉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踏出了坚定的步伐,印证了“不甘贫困,就是希望”的决心和信心。

 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。为了巩固脱贫成效,石棉县全面聚焦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总体目标和“四不摘”工作要求,紧盯短板弱项,打好脱贫“五场战役”,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,确保全县已退出贫困村稳定退出、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,坚决防止新增和返贫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。

  奋力推进,全力打好脱贫目标守卫战。积极开展就业稳岗行动,全县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人口519人,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724人,外出务工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0%;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期暴雨灾情影响,通过特色农产品进商超、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,带动农产品销售1080万元,脱贫户户均增收5000元;引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,带领群众加强受灾扶贫产业基地管护,开展病虫害防治面积6500亩,管护培育壮苗300万苗。

  全力以赴,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。在全县范围内同步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、对标自查、自查整改和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,统筹396名干部组成督战小分队200个,对全县23个脱贫村、2159户脱贫户和4户边缘户开展全覆盖对标自查;严格对照“三落实、三精准、三保障”涉及的10项具体内容,查找问题257条;制发《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实施方案》,针对查找出的问题,深挖问题原因,逐条制订整改措施,各类问题已于6月底前全部清零销号。

  脚步不停,全力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。培养致富带头人86人,持续壮大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,开展资产收益扶贫;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扶贫产品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,目前,全县共有8个企业成功申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13个;创新推广线上直销、线下展销、爱心采购、以购代捐等消费扶贫模式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带动黄果柑、枇杷等农产品销售4092万元;推动金融扶贫,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52户(占脱贫户总数的25.82%),截至目前,发放金额2164.08万元。近两年,县财政补贴资金203.86万元,为41473户农户购买扶贫保险,持续做好惠农惠民保障。

  全面落实,全力打好相对贫困破局战。先后印发《石棉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》《石棉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,有序开展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,全面启动全县试点工作。

  坚持不懈,全力打好总结宣传阵地战。充分挖掘全县脱贫攻坚以来的成果,做好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,讲好“石棉故事”,发出“石棉声音”;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,采写一批深度报道、推广一批特色经验、树立一批先进典型,系统展示石棉脱贫攻坚的成就。

  人心齐,泰山移。摆脱贫困后的石棉群众,沐浴着党的政策阳光,品尝着幸福生活的甘甜滋味,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。石棉儿女将团结在一起,为实现更好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。 

  石棉县扶贫开发局

  本报记者 吴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