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晶橙传媒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网络营销解决方案! 在线客服|

免费咨询电话

400-001-3106
广东大学生创新团队研发仿生骨膜,攻克骨缺损修复难题
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:2025-05-16 09:13:51

废弃蛋壳膜“化身”高端医用材料,成本直降90%

在实验室的角落,一群广东高校的学生正用鸡蛋壳书写着“点石成金”的传奇——他们以废弃的蛋壳膜为原料,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“纳米限域结晶仿生骨膜”。这一成果近日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(专利号:ZL 2023 1 0085516.X),并摘得2023年广东高校最具转化价值知识产权金奖,标志着我国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。


创新技术:纳米限域“雕刻”矿化通道,矿物质“定向导航”
骨缺损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难题,传统的骨修复膜存在降解速度过快、成本高昂、

严重依赖进口等瓶颈。为了突破这一局限,学生团队历时两年,汲取鸡蛋壳天然结构的灵感,

首创“一步法纳米限域结晶”技术。通过将聚乙烯亚胺(PEI)和单宁酸(TA)应用于蛋壳

膜的改性,他们在保留其柔软性和多孔结构的同时,成功实现了钙磷离子在纤维层内的有序

结晶,完美模拟了天然骨膜的矿化过程。

“我们就像是在蛋壳膜上‘雕刻’出微型矿化通道,使矿物质能像‘特快专列’一样定向沉积。”项目负责人如是解释。纳米限域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蛋壳膜天然的层级结构,在纤维层内形成限域空间,为矿化前体“划出专用轨道”,避免无序结晶堵塞孔隙,确保矿物质精确填充目标区域。这种“智能导航”模式不仅保留了材料的柔韧性,还为干细胞迁移和营养物质运输提供了“高速公路”,极大地提高了骨再生效率。实验表明,植入动物体内1个月后,骨缺损区域的新生骨覆盖率超过90%,骨体积分数比传统材料提高了35%,同时有效抑制了细菌感染,被专家称为“会呼吸的智能骨膜”。


成本革命:从千元级到百元级,惠及千万患者
与传统依赖动物胶原提取的骨修复膜不同,该仿生骨膜采用蛋壳膜这一食品工业废弃物

作为原料,生产成本不到传统材料的十分之一。学生团队简化了生产工艺,去除了复杂的脱

细胞步骤,将生产周期缩短了80%。其中,每天堆积如山的蛋壳成为他们研发过程中的“宝

藏”,将废弃物变废为宝,打破了高成本困局。

相比市场上的主流产品,这种仿生骨膜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:

生物相容性:干细胞在其表面增殖的速度提升了40%,细胞活性接近天然骨膜;

快速成骨:动物实验结果表明,该材料的骨再生效率是进口膜的1.5倍;

绿色环保:每年可回收数百吨蛋壳废弃物,减少医疗材料的碳足迹。


产学研联动:从实验室走向千万患者
目前,该项目已启动医疗器械认证,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展临床前试验。数据显示,

我国每年有超过2000万骨缺损患者,而进口骨膜占据了市场的50%以上。团队表示:“我们

的目标不仅是技术追赶,更要让普通患者也能负担得起这些高端医疗产品。”预计在3年内,

这种材料将首先应用于牙槽骨缺损、骨折修复等领域,实现产业化,惠及更多患者。


专家评价:中国医疗材料的“突围样本”
业内专家认为,这项成果突破了仿生材料“结构与功能”协同设计的难题,为我国高端

医用材料的国产化开辟了新路径。“纳米限域技术让矿物质能够精准生长在指定区域,这为

仿生矿化领域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突破。”该项目入选了202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

重点项目,并获得6万元资助,有望加速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。

当废弃蛋壳膜与纳米科技相遇,这项“广东智造”不仅是技术的突破,更承载着这群年轻学子的辛勤努力与智慧。正是他们的坚持与创新,才让骨再生医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,也让科技的力量走进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活。